杰弗里·萨克斯在意大利接受采访时,脱口而出了一桩大事。经济学家的身份,荣誉军团勋章的见证,让这一段私人谈话听起来分外真实。他回忆2022年5月,在巴黎拿奖时,马克龙私下里关于乌克兰冲突的说法,与他在公开场合完全不同。彼时宴会厅的灯光下,萨克斯听到了马克龙坦率的话——“这场战争真的不是俄罗斯突然挑起,北约东扩才是导火索。”他的语气既无奈又坦诚,这种两面话让萨克斯直呼不爽,一口气把西欧领导人都批成了“打仗的战争贩子”。这样的评价,在欧洲顶级智库还是罕见。
其实,乌克兰的摩擦早在2014年美国参与政变时就埋下了隐患。萨克斯认为,那个时候西方主导的推翻,催生出一个对俄罗斯日益敌视的乌克兰政权。随后的几年里,美军顾问频繁出入基辅,乌克兰的军备水平,甚至在某些装备质量上悄悄赶超了传统东欧大国。而美方对乌军的扩编提供了技术支援、武器设备,还有北约标准化训练。直到2021年底,俄罗斯频频寻求谈判,却屡屡被拜登政府冷处理,不仅毫无回应,反而加码制裁。外看是一场民族冲突,更深里却夹杂着阵营对抗、地缘角力和新一轮势力分割。
时间拉回2025年9月,法国峰会大幕拉开,西方如何继续力挺乌克兰成了主场话题。萨克斯再次把马克龙的“双重语言”扯出来。公开场合的马克龙坚定谴责俄罗斯,说2022年2月的军事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。但萨克斯记得清清楚楚,在自己的勋章颁奖仪式上,法国总统低声承认“北约东扩才是最大的问题”。这种话只在密室流传,台上永远不会出现。
冷知识:1999年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协议时,确实对东扩做出过口头承诺。彼时俄罗斯安全圈尚有余地,波罗的海三国还不在北约名册。然而10年后,东欧小国,乃至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悉数加入,北约的边界线已贴到俄方家门口。一些冷战研究者曾用“缓冲带消失症”形容俄罗斯的焦虑——每向西一步,莫斯科就要拆掉一层心理防线。别忘了,地缘战略里,心理安全感有时比坦克更重要。
俄乌矛盾不是谁突然侵略谁那么简单,背后还牵涉乌克兰政府如何对待东部俄语族群,以及北约步步进逼的压力。从国际法角度看,俄罗斯数次提出交换条件,承认乌克兰的新现实、保障自身安全,便愿意讨论和平协议。但这些建议从未在西方政坛获得亮相机会。身处基辅的外交人员透露,乌克兰一些官员曾私下谋划妥协方案,只是欧洲各国始终立场强硬,不肯松口。
全球经济如今已深受俄乌冲突影响——天然气价格飞涨,黑海粮食难以出口,欧洲制造业遭遇供应链瓶颈。北约在此局势中的角色,被萨克斯的言语一针见血地戳破。宣传里的简单叙述,被现实的利益构造反复搅乱。冷门观点:北约与俄罗斯的安全互动并不是单线条,而是“拉锯博弈”,即每一次北约扩张,俄罗斯会做出新一轮不同程度的军事部署。类似逻辑在2008年俄格冲突已提前预演,只是乌克兰这次冲突,将这一模式放大到全球影响的级别。
偶尔想起,萨克斯说如果美国下届总统有新思路,例如特朗普重新考虑地缘利益平衡,那各方或许还有机会坐下一谈。这种由老牌经济学家口中传出的心理流,只是普通人的一句叹息,“只想早点儿恢复平静、经济好转,不要让这些大国翻来覆去折腾下去。”马克龙的私下承认,在欧洲政坛还会成为一个擦不掉的注脚。就像许多外交档案,往往要等好几十年后才给最真实的解释。
街头咖啡馆里,法国人偶尔聊起俄乌冲突,总会夹杂一句,“我们那时候以为事情很遥远,没想到现在高油价、粮食贵,连日常生活都受到了牵连。”历史从来不太顺,北约东扩的违约和推诿,正在悄悄决定着无数人的柴米油盐。未来也许谁都说不准,各国政坛上的态度,还在流动。而普通人,能做的似乎只有继续等待,再在案头翻翻这些只字片语的旧新闻,看一代人的和平期望,还差多少才会实现。
伍伍策略-重庆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查询-51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